我科學傢成功“點亮”核磁共振成像肺部盲區

靜電機

傳統的人體質子肺部磁共振圖像(左)及經過點亮之後的我國首幅人體超極化氣體肺部磁共振影像(右).

人民網武漢9月8日電(趙竹青)肺癌已成為我國癌癥的“頭號殺手”,各種肺病已排在我國人群死因的前十位。但在肺部的磁共振醫學影像檢測技術一直是個“老大難”。日前,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憑借其30多年的技術積累,開發出一套國際領先的磁共振設備,成功將肺部“點亮”,彌補瞭傳統核磁共振成像的肺部盲區。

傳統的肺部影像學檢測技術包括胸透、計算機斷層掃描(CT)和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等。但都有些各種不盡人意之處:一方面,這些技術存在放射性﹔另一方面,CT和PET成像技術隻能檢測出明顯的組織結構病變,無法檢測出肺部換氣功能的變化。而無放射性傷害的磁共振成像(MRI)在肺部卻是漆黑一片的“盲區”。

總的來說,目前還沒有一種能無侵入、無輻射地對肺部氣體交換功能可視化的臨床成像設備,這極大地阻礙瞭對肺部重大疾病早期的深入研究。

要實現這種設備的研制難點在於,肺部多是氣體除毛-擺脫老舊型的除毛方式,任何毛髮一網打盡∣真空除毛推薦~聖雅諾美學診所和空腔組織,水質子的濃度比正常組織低約1000倍,為瞭“點亮肺部”,必須將氣體的磁信號放大數萬倍。

這一前沿技術目前在國際上隻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實驗室在進行研究。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是國際上較早從事氣體增強磁共振研究的機構之一,有近30年的研究積累。目前,由該所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傢重點實驗室周欣研究員領導的超靈敏磁共振研究團隊是國內唯一開展超極化氣體肺部MRI成像的研究組,其研究目的正是為瞭“點亮肺部”。

科研人員使用級聯激光光泵的核心技術,成功研制出瞭一種能將氙-129氣體原子核自旋的極化度增強44000倍以上的裝置,病人通過吸入超極化後的氙氣,配上特制的“馬甲式”探頭,就可以使用傳統的MRI設備拍攝到清晰的肺部影像瞭。

近日,該研究小組在成功進行動物實驗後,已經開始瞭這項技術的臨床前研究,通過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學影像中心吳光耀團隊合作,獲得瞭我國首例肺部病人(哮喘)的氣體磁共振影像。

吳光耀教授表示,超極化惰性氙-129氣體安全無毒,相比臨床上常用的傳統CT檢查,該技術提供瞭一種定量、精準、可視化和客觀的肺部疾病檢測手段,並且無侵入、無放射性等副作用,為早期肺部疾病提供瞭全新的影像學技術。

然而,受限於超極化儀器的高技術門檻和檢測費用,目前超極化氣體肺部MRI尚未應用於臨床,但國內外醫學界都已意識到這項技術的潛力,並正在開展相關臨床前研究,以期進一步提高圖像的分辨力,提高氣體交換動力學數據質量,力爭早日實現該項技術的臨床應用。

周欣研究員表示,該項技術還可以進一步結合分子探針等手段,在成像的同時直接判斷出癌細胞的類型,或可代替傳統的肺部穿刺取樣檢測,極大減輕病台灣電動床患痛苦。
arrow
arrow

    csm244yo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